中国文化魅力“斗法”迪士尼

合肥万达文化旅游城正式开业运营,这是年内开业的第二座“万达城”。4个月前,首个以“万达城”命名的超大型文旅商综合项目“南昌万达城”正式开业。截至目前,万达开业的大型文化旅游项目共有五个。

尽管开业当天天气稍显炎热,然而合肥万达城还是吸引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游客,超级乐园一开业就上演“短兵相接”,晚上十点的万达茂依旧人头攒动。

从万达城这支“温度计”背后,我们可以感知到中国的文化潜力、旅游和消费需求的真实体温。

融入民俗地域文化 激活旅游需求

粉墙黛瓦马墙头,青石板,油纸伞……进入合肥万达城的正门,一股徽风皖韵扑面而来。与当地的民俗文化相结合,是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主题乐园建设中着重考虑的一大元素,这同时也形成了万达城的自主品牌。

开业当天,王健林从分别交通、文化、旅游、投资等几大方面阐述了选择合肥的原因。

“合肥是目前旅游投资最好的城市之一。”王健林说,目前万达非常看好合肥的未来发展前景。“合肥是国家级的高铁枢纽,从全国各地到合肥都非常便捷,这个城市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力都正在迅速提升。”

对于未来的发展空间,王健林显得信心满满。“目前我们已经决定在合肥万达城一期开业后,立即启动二期项目建设。万达城二期总投资100亿元,全部建设大型创新室内游乐项目,同时对万达城三期项目启动规划。万达下决心将合肥万达城打造成为世界超级旅游项目,使合肥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

记者注意到,合肥万达城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围绕“水”做了不少文章。无论运用科技手段的“巢湖探秘”,还是喷泉与水上表演的完美演绎,亦或者是建筑面积达3.2万平方米的室内水乐园,都极具震撼效果,这与合肥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规划高度契合。

随着新一轮消费升级,旅游如今已经成为国民日常生活的“刚需”。统计显示,2015年,中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旅游收入过4万亿元人民币,出境旅游1.2亿人次。中国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消费、境外旅游消费均列世界第一。

合肥万达城的开业,将力争使得安徽成为中部区域旅游的中心,激活当地和周边的旅游需求。万达城同时还是一个涵盖多个板块的多元业态,除了主题乐园、水乐园、电影乐园之外,周边环绕的万达茂、度假酒店群、酒吧街、特色餐馆等都将旅游的产业链伸展拉长。

中国魅力斗法迪士尼.jpg

     

“大象”快速奔跑 托起首富的野心

“迪士尼不该来内地,好虎架不住群狼,万达会让迪士尼中国在未来10-20年都无法盈利。”王健林的“宣战”一度令他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在这番话背后,是万达的战略转型和快速奔跑。首先在数量上,“万达速度”飞驰,“万达制造”在多个城市拔地而起。据统计,万达目前已经开业的大型文化旅游项目共有5个,总计投资约1550亿元。哈尔滨万达城和无锡万达城则计划在明年开业,两个项目总投资预计分别为400亿元和300亿元。而在2021年之前,至少还将有青岛、成都、广州、重庆、桂林和济南的万达大型文化旅游项目开业,此6个项目计划投资合计为2280亿元。

     

除了在数量上“完胜”迪士尼外,在王健林看来,在运营成本方面,万达城优势更明显。他表示,“同样面积的纯室外乐园,我们的成本大概就是迪士尼的八分之一、九分之一这样。除了建造成本,他们是我们的九倍十倍之外,还有管理成本,至少是我们的五倍。”

事实上,迪士尼“造梦”,首富“造城”。虽然两者都属于文化旅游场所,但背后却是两套截然不同的模式在运行。迪士尼具有独特的IP优势,基于这个优势可以衍生出更多的产业链,而万达城属于文化旅游项目,同时辅以商业的开发。

从半年报上来看,万达集团的确在逐渐褪去地产的标签,锁定文化、旅游等板块。数据显示,万达集团上半年收入1199.3亿元,其中文化集团收入290.3亿元,同比增长57.1%;而房地产合同收入占比降至42.2%,同比减少17.3%。

信奉“地产有天花板,文化没有天花板”逻辑的王健林,在不断提速集团战略转型的步伐。他曾指出,“2020年将商业地产的比重降低到50%,彻底实现转型。”在自我颠覆的勇气下,万达正发生着奇妙的化学反应。


0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建站ABC 建站ABC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