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四大业务布局全球
一、电影+主题乐园+授权经营,全方位打入全球市场
迪士尼电影全球化。2014年,迪士尼电影全球总票房为34.57亿美元,其中海外票房达到18.39亿美元,占比53%;2015年,电影全球总票房为49.85亿美元,其中海外票房达到31.34亿美元,占比63%。综合近10年电影票房来看,每年海外票房收入平均占电影总收入约为50%。此外,迪士尼电视剧、电视节目、舞台剧等也在向全球输出。
迪士尼乐园全球化。迪士尼乐园在海外的投资形式多样,1992年开业的巴黎迪士尼乐园,公司持股49%,余下股权向社会公开发行。今年开业的上海迪士尼乐园公司采取合作管理模式,由上海申迪集团和迪士尼公司共同投资。双方成立业主公司,其中迪士尼控股43%,申迪集团控股57%;此外,还特别成立一家合资管理公司,迪士尼控股70%,申迪集团持股30%。
迪士尼全球授权经营。包括日本东京迪士尼的建立和迪士尼消费品在世界各地的授权。最早成立的东京迪士尼乐园由迪士尼公司出资250万美元,建成后收取其门票游乐设施收入的10%及食品饮料纪念品收入的5%,但乐园的经营权和所有权都不属于迪士尼公司,迪士尼只是每年从特许经营费中获得收益。迪士尼消费品授权经营使迪士尼公司只享受授权收益而不用承担经营失败的风险,且不用大量实际投资即可轻松进入新的国际市场。
二、以中国为例,看迪士尼文化渗透
上世纪30年代起,迪士尼从未停止进入中国。1938 年 2 月,迪士尼首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在上海首映,上海成为亚洲第一个上映迪士尼动画的地方。1986年,与中央电视台签署的许可协议让《米老鼠和唐老鸭》的动画片开始在周日播放,迪士尼的卡通形象以及“迪士尼”这个品牌深入人心,成为一代人童年不可磨灭的记忆。但由于当时国内知识产权概念较弱,未经授权带有迪士尼卡通形象的玩具、服饰、家用品在市场上蔓延开来,协商未果后迪士尼暂时退出了中国市场。
1994年,迪士尼公司以两项重大举动重返中国市场:一是向中央电视台提供主要播放迪士尼动画片的少儿节目《小神龙俱乐部》,覆盖中国31 个省市区的49 家电视台;二是迪士尼控股的ESPN 进入中国电视市场。同年,迪士尼的《狮子王》在中国内地上映。
2003 年,中国香港迪士尼乐园正式破土动工,成为亚洲继东京迪士尼乐园之后的第二个迪士尼乐园,也是世界第五个迪士尼乐园,投资高达224 亿港币。
2005年,迪士尼新任CEO艾格将中国市场视为全球战略的重中之重,将中国代表处升为分公司级别,迪士尼消费品亚太区总部由香港迁往上海。但由于国家广电政策对于境外资本约束较多,迪士尼进入中国多年但始终无法开设独立的电视频道,由此迪士尼的中国市场策略着重于庞大而发达的消费品零售市场。
2010年,迪士尼国际业务占总业务的四分之一。2005-2010年,国际业务增长率比美国主业务增长快两倍,主要归功于中国、印度、俄国、拉美等新兴市场的兴起;迪士尼中国分公司的业务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超过40%,零售点超过6000个。
2012年,迪士尼与腾讯、中国动漫集团(文化部背景)共同成立国家动画创作研究发展中心,为迪士尼动画业务“落地”中国打开想象空间。2014年,迪士尼与上海广播影视集团(SMG)达成合作,未来更多的迪士尼作品将在中国播出。
2016年6月,上海迪士尼开园,作为全球第六座、亚洲第三座迪士尼乐园,这也是迪士尼向中国迈出意义最为深远的一步。
至此,迪士尼全球的四大板块核心业务——影视娱乐、媒体网络、主题公园、消费品及互动娱乐均已在中国蓬勃发展。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